今年6月5日是第54个世界环境日
今年的主题是
“终结塑料污染”
一起了解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也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微塑胶污染:全球环境与健康的隐形威胁
微在这个快节奏、高消费的时代,塑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隐形的全球性问题——微塑料污染。这些几乎看不见的塑料颗粒,正悄无声息地胁迫着我们的环境与健康
在这个快节奏、高消费的时代,塑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隐形的全球性问题——微塑料污染。这些几乎看不见的塑料颗粒,正悄无声息地胁迫着我们的环境与健康。
1. 概念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粒子
·纳米塑料是指粒径小于1微米的塑料碎片粒子
2.分类
·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都可以根据其来源分为初级和次级微塑料
·初级微塑料:由工业生产后释放到环境中,包括化妆品和涂料中的塑料微珠,以及用于生产塑料制品的颗粒状和薄片状原料等
次级微塑料:由较大塑料物品磨损和破碎产生的二次微塑料
3.分布和污染现状
·大气:主要来源于化纤制品、轮胎磨损、家用物品、建筑材料和室内积尘等。
·土壤:主要来源于施肥、地膜覆盖和垃圾排放等。
·海洋:主要来源于陆地垃圾、地表径流和废水排放等。
·食物:主要来源于食品及其原料的储存、生产和加工过程,目前频繁使用的食品包装材料也会释放微塑料。
·个人护理品:部分个人护理品和清洁产品中也发现了微塑料颗粒如一些洗面奶和沐浴露中含有微塑料微塑料。
1. 微塑料如何进入人体
·饮食:饮用水、塑料餐盒加热释放的微塑料,海鲜或加工食品、蔬果外皮附着的微塑料
·呼入:空气中含有的微塑料,如轮胎磨损释放的颗粒
·接触:含微塑料的洗护用品,或手口接触塑料玩具或用品
2. 微塑料在人体内的分布与健康风险
·分布部位:已在血液、肺部、肠道、胎盘等器官和组织中检出微塑料
·健康风险:
物理损伤:肠道或肺部微塑料沉积可能破坏黏膜屏障,引发炎症
化学风险:释放塑化剂等有毒物质,干扰内分泌系统,诱发代谢素乱
3. 如何减少微塑料暴露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自带杯具餐具,优选玻璃或金属容器
·养成健康饮食方式:减少使用加热塑料餐具,少喝瓶装水,洗净蔬
·果合理选择衣物类型:多选棉麻,少穿聚酯、尼龙等化纤制品
·做好家居环境清洁:房间定期除尘,降低空气微塑料吸入风险
1. 儿童为什么更易受到微塑料的危害?
·处于生长发育敏感期,免疫系统不成熟、代谢能力弱
·体重轻、手口接触多,摄入量高
2. 微塑料的暴露场景有哪些?
(1)塑料制品的微塑料迁移与释放
·瓶装水、包装食品易受污染
·高温处理塑料奶瓶、奶嘴、餐具均增加微塑料释放
(2)物品摩擦的微塑料脱落
·化纤制品(衣物、地毯、毛绒玩具)摩擦产生纤维状微塑料
·塑料玩具、文具发生磨损时也会释放微塑料
(3)空气或积尘中的微塑料暴露
·空气中的微塑料,如轮胎摩擦产生的颗粒
·家用化纤制品产生的积尘
3. 如何让孩子远离微塑料?
(1)减少“吃进”微塑料
·替换:使用玻璃或不锈钢容器替代塑料制品容器
·避害: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盛装酸性或高温食品
·优选:使用天然橡胶奶嘴,自制辅食
(2)防范“吸进”微塑料
·用棉麻制品替代化纤制品
·定期湿拖地面、擦拭家具
·勤洗手,降低“手一口”途径暴露微塑料的风险